新型可降解高分子微針問世,皮膚病患者的福音來了!
皮膚病中的銀屑病、慢性單純性苔蘚、進行性對稱性紅斑角化病是目前臨床常見的角化性皮膚病,這幾種類型疾病可表現局部皮膚角質增生、皮膚乾燥,有鱗屑、皸裂,有時可有瘙癢或疼痛,常在冬季加重,從而損害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生物醫用材料bbin宝盈集团郭新東教授與中日友好醫院崔勇教授的合作,針對常見角化性皮膚病研發了一種新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微針,可通過無創的方式,在表皮產生微孔通道,從而達到增大藥物滲透率、提高療效的效果。該微針可依據不同皮膚病情況,實現從300 μm至900 μm精確調控。
新型微針
傳統治療方法受限
目前臨床角化性皮膚病是以表皮角化過度為主要變化的一組皮膚病。其中,銀屑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鱗屑性紅斑或斑塊,皮損可發生於全身各處;慢性單純性苔蘚,在皮膚表面可覆有少量糠秕狀鱗屑;進行性對稱性紅斑角化症是一種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單基因皮膚病。
據悉,當前臨床治療角化性皮膚病主要以抑制角質剝脫、表皮增生,促進角質層水合作用為主要原則,因此多採用外用角質松解劑和皮質類固醇軟膏。但由於表皮細胞增生,促使角化加速,角層增厚,從而使得治療藥物進入病灶的效率大幅降低,難以達到有效治療濃度。
微針的優勢
皮膚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組成。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含有少量的神經末梢。銀屑病患處平均厚度約為0.39毫米。表皮雖然能夠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但也是天然的屏障,使藥物很難擴散到皮下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且角化性皮膚病表皮增生,使藥物更難以被皮膚吸收。
微針作為經皮給藥的一種,有着以下優點:微針預處理皮膚,能夠成功刺穿表皮,且不會接觸皮下神經,故患者無痛感;預處理後在皮下形成微孔道,能夠使更多的藥物達到皮下,且藥物能夠到達皮膚更深處,在增加藥物利用率的同時能夠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微針預處理後留在皮下的微孔道可在40分鐘後關閉,不會對皮膚造成損傷。
(A)只塗抹藥膏;(B)微針預處理;(C)微針預處理完給藥。
什麼是微針
聚乳酸微針常被用來預處理皮膚,起到增加藥物滲透的作用。
傳統微針包括第一代金屬滾輪微針和第二代單晶矽微針,第一代金屬滾輪微針採用金屬材質的針頭,有痛感,會造成明顯的創傷,恢復期相對較長,具有一定的感染風險性且加工工藝較為複雜;第二代單晶矽微針製造成本較高,矽材料較脆易斷裂且生物相容性尚未被證明,刺入皮下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新型可降解高分子微針為第三代微針,該微針採用的是生物相容性較好且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不會對皮膚造成污染。聚乳酸作為生物相容性好和可降解材料,還有一定的力學性能,成本低,易批量化生產的優點。
(A)金屬滾輪微針;(B)矽微針;(C)不同高度聚乳酸微針
微針治療效果
通過角化病小鼠模型實驗,團隊成員系統研究了新型微針對角化性皮膚病改善治療方案的研究。動物實驗顯示,使用該微針預處理的小鼠模型皮膚,對於外用藥物吸收力更強,角化過度表現也更迅速緩解。
微針處理角化性皮膚的優化治療方案對比
針對銀屑病等角化性皮膚病開展的臨床研究數據也顯示,新型微針預處理後外用相關藥物,可獲得更為迅速和顯著的臨床療效,顯示臨床應用的價值。
生物醫用材料bbin宝盈集团在該領域經過多年研發,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目前該產品正在進行臨床有效性試驗,初期結果表明該產品有望成為改善角化性皮膚病的有效治療方案,可廣泛用於醫院皮膚科,為廣大皮膚病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