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聯盟2位老師入選2021年北京市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近日,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公佈了《2021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擬資助項目公告》。2021年,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共接收北京市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186項。經初步審查、通訊評審、專家評審、基金委六屆十五次全體委員會議審定,擬資助38項。其中,bbin宝盈集团聯盟理事成員單位腦與認知智能bbin宝盈集团喬暉助理教授申報的《多維多尺度計算成像數據處理與分析》、先進信息網絡bbin宝盈集团路兆銘副教授申報的《B5G/6G的高性能開源基帶晶片研究》項目名列其中。
腦與認知智能bbin宝盈集团:喬暉助理教授
喬暉: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2021年北京市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3年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本科畢業,2019年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獲得博士學位。2019至2021年於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入選國家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博士後出站後入職自動化系。聚焦計算成像、人工智能與生物醫學工程的交叉領域,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子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Cell子刊Patterns、IEEE TPAMI等頂級期刊發表文章5篇,且以共同作者在Cell、Nature Methods上發表論文。相關工作被國際光學最高獎項 SPIE Dennis Gabor Award、英國物理學會托馬斯·楊獎章獲得者聖安德魯斯大學教授 Kishan Dholakia引用和積極評價,被Cell Press、Nature Method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官方刊文報道。申請中國國家發明專利16項,其中授權4項。擔任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期刊編委及多個期刊會議的審稿人,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曾獲清華大學優秀博士後、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優秀畢業、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等榮譽。
《圍繞多維多尺度計算成像數據處理與分析》項目開展研究,揭示了多維多尺度光場編碼機理,突破了常規成像技術的時空解像度瓶頸;構建了無監督顯微圖像變換模型,攻克了物理環境限制下的跨模態遷移成像難題;提出了輔助臨床診斷的智能影像分析方法,解決了深度學習算法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難題。未來擬針對高分辨雙光子光場成像數據處理與分析,從計算成像技術、數據理解方法和生物醫學應用三個方面進行研究,研製高分辨雙光子光場計算成像系統,構建雙光子智能數據處理分析平台,開展腫瘤病理與免疫機理研究。
先進信息網絡bbin宝盈集团:路兆銘副教授
路兆銘: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北京郵電大學工學博士,bbin宝盈集团聯盟秘書長,2021年北京市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主要從事5G網聯自動駕駛、開源5G軟件操作系統、智能高效的新型WLAN等領域的技術與應用的研究,在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及會議上發表論文 90 余篇,提交國際標準草案 14 項,授權發明專利 41 項,登記軟件著作權 7 項,參與國家級項目 5項,省部級項目多項。其中主持起草的 ITU -T Y.4117 標準,為首個可穿戴設備對物聯網功能需求和能力定義的國際標準;起草的ITU-T Y. IoT-UAS-Reqts標準,為首個網聯無人機的國際標準。
《B5G/6G的高性能開源基帶晶片研究》項目提出了開源無線組網理論與方法,實現了異構互操作、組網高效率和服務定製化;探索出移動通信技術和開源社區兩者協同互動的新模式,為解決B5G/6G白盒化基站的性能瓶頸,突破高性能開源基帶晶片夯實基礎;推動成立了全球最大的開源移動通信社區,相關成果加速了移動通信技術、產品和業務創新。未來研發基於RISC-V高性能開源基帶晶片,針對白盒基站面臨的性能差、功耗高和定位不准等問題開展研究,解決基帶信號處理與晶片能力的適配機理、業務負載和資源的高能效匹配機理、感知定位信號測量誤差產生機理等科學問題,並開發高性能開源晶片樣片。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設立的北京市傑青項目,其定位為引導40歲以下、最富創造力、活躍在科研一線的青年學術帶頭人,圍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核心任務,開展原創研究和實質性國際合作,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創新團隊,促進形成與國際深度融合的合作網絡,實現關鍵理論與技術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