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靶向納米顆粒為食源性干預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新思路
日前,食品質量與北京安全實驗室在靶向納米藥物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採用具有生物兼容性的氧化澱粉製備了荷載白藜蘆醇的肝靶向納米顆粒,成功干預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為肝靶向納米載體的食源性干預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6月22日,《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控釋領域頂級期刊,最新五年影響因子IF=8.375)雜誌以「The hepatic-targeted, resveratrol loaded nanoparticles for relief of high fat diet-induce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為題,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http://doi.org/10. 1016/ j. jconrel. 2019. 06. 023。食品質量與北京安全實驗室任發政教授和崗位科學家李媛副教授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生滕雯迪,碩士生趙麗云為共同第一作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指除大量飲酒和其他已明確因素外所致的肝臟脂肪變性和肝臟脂肪過度蓄積為特徵的病徵,包括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脂肪性肝纖維化,最終可能演變為肝硬化甚至肝癌。NAFLD 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由於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全球 NAFLD 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這將給個人和社會帶來極大的負擔。然而,目前現有的藥物治療效果依舊有限,同時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副作用。例如,吡格列酮在治療NAFLD的同時,會不同程度地累積於其他組織器官,從而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膀胱癌等風險。肝靶向給藥系統可將具有生物活性物質特異性地轉運至肝臟,通過提高其在肝臟的濃度使治療效果最大化,降低毒副作用。因此,研發可以靶向肝臟並且基於食源性活性因子的納米載體干預策略是一種安全,副作用低,效果優異的方式。
本研究採用具有良好生物兼容性的氧化澱粉,製備形成肝靶向的半乳糖胺-氧化澱粉-溶菌酶納米載體(Gal-OSL),Gal-OSL/Res可以有效遞送白藜蘆醇並在肝臟富集,增加其肝臟局部濃度,達到有效濃度後可通過調控AMPK/SIRT/ FAS/ SREBP1c信號通路,有效地降低肝臟脂質積累,緩解NAFLD的發生。同時,肝靶向納米顆粒Gal-OSL/Res通過下調小鼠肝臟胰島素受體底物絲氨酸307磷酸化水平,有效地提高了小鼠的胰島素敏感性。Gal-OSL除可遞送白藜蘆醇外,還可遞送如化療藥物、siRNA、多肽、抗體等多種分子。此外,Gal-OSL還可用於肝癌、肝炎等其他肝病的治療。這種新型載體為藥物的肝靶向給藥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為納米技術、材料科學、製藥和臨床研究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和新啟示。
該研究工作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31471577, 31772014)和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Z181100006218071)以及高精尖中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