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新能源汽車bbin宝盈集团)
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以北京市教委批准組建的第一個北京市地方性協同創新中心—「新能源汽車bbin宝盈集团」為核心,由北京理工大學牽頭,聯合北汽集團公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等北京市電動車輛研發核心團隊組建而成。在此基礎上,清華大學、中科院電工所、北方車輛研究所、北方工業大學以及瀋陽航空航天大學加入協同創新中心,形成了理論與技術層次明晰、學科構成合理、分工明確、核心隊伍穩定的科研團隊。
協同創新中心以主任負責製作為基礎,在理事會的指導下,依託扁平化、高效化、科學化的中心治理結構,實現了高效的協同管理。理事會作為最高決策機構,對創新中心的重大事項進行關鍵決策,同時指導管理委員會對各個學科方向和成員單位進行指導;服務與管理委員會作為管理委員會的輔助機構,提供了一系列日常事務、協調事項的服務工作;科學技術委員會在科研和項目上給予了管理委員會有效的技術指導。在管理委員會管理下,中心下設了清潔能源與動力、高效驅動與傳動、車輛系統動力學控制、車-電-網耦合與管理、車輛輕量化五個子方向,涵蓋了電動車輛發展的各個關鍵核心技術。
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高效快速發展的總體目標,各協同創新中心成員單位在管理委員會的統一協調下,發揮各自學科特點,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控系統等技術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通過成員高校和成員企業之間的協調配合與相關職責的合理劃分,實現了產學研一體化貫通體系建設和理論成果第一時間向社會產品轉化,形成了可持續有特色的科研組織。
協同單位清單
序號 | 協調單位名稱 | 參與協同中心年份 |
1 | 北京理工大學 | 2012年6月1日 |
2 | 北汽集團 | 2012年6月1日 |
3 | 清華大學 | 2012年9月11日 |
4 | 北京交通大學 | 2012年6月1日 |
5 |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 2012年9月11日 |
6 | 北京工業大學 | 2012年6月1日 |
7 | 北方車輛研究所(201) | 2012年9月11日 |
8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 2012年6月1日 |
9 | 北方工業大學 | 2012年9月11日 |
10 | 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 | 2012年6月1日 |
11 |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 2016年1月16日 |
重要研究成果
序號 | 成果名稱 | 完成時間 | 完成單位(完成人) | 協同單位的作用和貢獻 |
1 | 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管理平台 | 2017 | 北京理工大學(孫逢春) | 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協助進行數據收集與測試,清華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方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聯合開展相關數學模型和算法研究 |
2 | 適用於20、30、40噸級系列化的履帶車輛機電複合傳動系統 | 2015 | 北方車輛研究所(毛明) | 北京理工大學參與複合傳統系統的研發 |
3 | 分佈式驅動純電動轎車三輪樣車研發 | 2017 | 北京理工大學(王震坡) | 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共同參與樣車的研發與試製、中科院電工所協同開展輪轂電機的開發 |
4 | 銳翔增程型電動飛機(RX1E-A)取得型號合格證 | 2018 | 瀋陽航空航天大學(楊鳳田) | 北京理工大學提供電驅動共性基礎技術 |
5 | 北汽福田燃料電池、電動系列商用車(燃料電池、18米多軸輪邊、12米純電動、8.5米純電動商用車) | 2018 | 北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劉繼紅) | 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參與研製 |
實驗室官網:
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微信號:bjev_org
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網站:http://www.bitev.org.cn/
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